一、 辣椒辣嗎?
賣辣椒的人總會遇到這樣的困惑,辣椒辣嗎?說辣吧,怕辣的人,肯定走了;答不辣吧,也許人家喜歡吃辣的,生意還是不成。
樓下蔬菜超市的李叔,無疑是一個賣辣椒的高手?慈缦虑榫埃
王阿姨來買辣椒,問的是那句老話:辣椒辣嗎?李叔很肯定地告訴她:顏色深的辣,淺的不辣!王阿姨信以為真,挑好辣椒付過錢,滿意的走了。不一會兒,顏色淺的辣椒就所剩無幾了。
芹姐來買辣椒,問的還是那句話:辣椒辣嗎?李叔看了一眼自己的辣椒,信口答道:長的辣,短的不辣!果然,芹姐按照李叔的分類標準開始挑起來。結果是,長辣椒很快告罄。
看著剩下的深顏色短辣椒,我心里發愁,李叔,剩下的怎么賣啊。李叔高深莫測地笑了笑,竟然給我賣起了關子。
辣椒辣嗎?隔壁的梅叔再次問到同樣的話,李叔依然信心十足地回答:硬皮的辣,軟皮的不辣!我暗暗佩服,可不是嘛,大半天過去了,很多辣椒因失水變得軟綿綿。
李叔賣完辣椒,意味深長地對我說,鄰居們來買辣椒,到底要多辣的,其實自己心里也沒譜,我只是順勢而為,把辣椒不同時間段的差異與大家的需求結合起來,把模糊的需求變得清晰,將差異的短板轉化為優勢。
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啊,聯想到我們的招聘,與賣辣椒看似風牛馬不相及,但其實并無本質區別,也可以說,兩者有很多相通之處。
招聘的本質,從銷售的角度看,是把企業推銷給符合要求的應聘者;從運營的角度看,是把來企業面試的應聘者成功的轉化為入職人員。兩者之間的共同關注點和關鍵點,在于轉化率的高低。
如何提高招聘轉化率?
現實招聘中,我們會面對各種各樣的應聘者,每個應聘者的需求可謂千差萬別。如何激發引導應聘者最核心的需求,將其最核心的需求與企業優勢有機結合起來?我們可以像賣辣椒一樣,給應聘者分類,不同類別的應聘者采用不同的招聘策略,不同的招聘策略匹配不同的福利套餐。
無論我們采用何種面試方式,有兩個問題始終繞不過去:離職原因與求職動機。談到離職原因,很多人將離職歸結于個人原因或家庭因素,看似無懈可擊,這樣真的高明嗎?
面試官詢問離職原因,無非是兩方面的考慮:與求職動機深度結合;與背景調查相互印證。無關痛癢的離職原因,只會讓面試官心里打一個大大的問號。
對面試官而言,只有將企業發展前景、文化氛圍、薪酬福利等優勢,與應聘者的性格、價值觀、職業傾向等核心需求高度匹配,才能實現招聘的高轉化率。
二、短斤缺兩的菜販
鄰居夏叔是一個很認真的人,即使幾斤的黃瓜西紅柿,也會自己過過稱才放心。這不,又在客廳跟我父母抱怨:
“現在的菜販,真是心黑手狠,三個茄子就短了我一斤左右,菜市場真是不能再去了。哎,真是世風日下,人心不古啊!
“夏叔,我幫你出這口氣吧!薄澳阈∽涌梢?”“當然!”
“老板,這三個西紅柿給稱下!薄昂眠,三個西紅柿一斤七兩,就按一斤半好了,三塊七,看在老顧客的份上,收你三塊五吧!
“夏叔,我們要不了這么多吧!闭f著我挑出最大的西紅柿,“老板,把剩下兩個西紅柿稱一下!薄昂眠,兩個西紅柿一斤二兩,剛好三塊錢!
兩個西紅柿一斤二兩?夏叔明顯要暴走的節奏。我搶先一步,拿起剛才挑出的大西紅柿,對老板說:“算了,我要這個西紅柿就好!比缓蟀岩粋五角硬幣塞到目瞪口呆的菜販手里。
是不是覺得,很多時候自己就是那個心黑手狠的菜販?我們言過其實的說詞,在應聘者眼里就是嚴重的短斤少兩。他們選擇,不是因為滿意,而是等待一個離去的時機。這樣就不難理解所謂的“232”離職定律了。
那些善于偽裝的面霸,已經具備了反偵察能力,因此我們很難了解他冰山下的真實狀態。這樣的面霸,對用人部門而言,只能是很雞肋的作用。招聘甚至因為這些面霸顯得有些短斤少兩。面對這樣的短斤少兩,我們該如何應對?
應聘者不僅要適應崗位要求,更要適應團隊風格和企業文化。這時候,壓迫式提問能一定程度上辨識短斤少兩。很多應聘者會這樣回答離職原因:我想取得個人職業生涯的突破,所以……乍一聽,很勵志,甚至暗想,這不正是我們公司需要的人才嗎?很多面試官會接著問職業規劃之類的細節。
如果這時候我們換一個角度,從結構化面試切換到非結構化面試:為什么在原單位近四年時間一直沒有突破,沒有轉崗或提升?你認為單位和個人的因素哪個更多一些?為什么選擇我們公司作為突破的跳板?
這樣多變的節奏,一針見血的發問方式,或許會讓所謂的面霸顧此失彼防不勝防,從而避免招聘中的短斤少兩。
三、我要酸蘋果
陪同事白姐去挑蘋果,此起彼伏的水果攤讓人不知所措。
白姐問第一家賣蘋果的攤主,蘋果怎么樣啊?這位大哥張口說道:我的蘋果特別好吃,又大又甜!白姐搖搖頭走開了。
白姐又到一個攤子前詢問:你的蘋果什么口味?大嬸措手不及,滿臉帶笑的說,早上剛到的貨,沒來得及嘗呢,不過看這紅潤的表皮應該很甜。白姐二話沒說扭頭就走了。
我們繼續邊走邊看,一個膽大的攤主見狀問道:大姐,您要什么蘋果,我這里種類很全!白姐,我想買酸點的蘋果。這個年輕人討巧地說:那就對了,我這蘋果口感比較酸,請問您要多少斤?白姐猶豫著,那就來一斤試試吧。
這時白姐又看到一個攤主的蘋果便去詢問:你的蘋果怎么樣啊?這個精明的中年婦女熱情的說:我的蘋果很不錯的,請問您想要什么樣的蘋果呢?白姐:我想要酸一些的。
一般人買蘋果都是要大的甜的,您為什么要酸蘋果呢?
兒媳婦兒懷孕了,想吃點酸蘋果。
您對兒媳婦兒真是體貼啊,將來您媳婦兒一定能給您生一個大胖孫子。幾個月以前,附近也有兩家要生孩子的,她們就來我這里買蘋果,您猜怎么著?這兩家都生了個兒子。你想要多少?
白姐笑著說:我再來兩斤吧。
看著白姐心情不錯,中年婦女開始介紹其他水果。橘子也適合孕婦吃,酸甜還有多種維生素,特別有營養 ,您要是給媳婦兒來點橘子,她肯定開心!
是嘛!好那就來三斤橘子吧。
您人可真好,媳婦兒要是攤上了您這樣的婆婆,實在太有福氣了攤主稱贊著白姐,又說她的水果每天都是幾點進貨,天天賣光,保證新鮮,要是吃好了,讓白姐再過來。白姐被攤主夸得開心,承諾到,要是吃的好,讓朋友也來買,提著水果,滿意而歸。
很多時候,我們面對應聘者,只是講一通自認的企業優點,從來不探求應聘者的真正需求,說白了,都是無效的介紹,這樣的招聘成功率可想而知。甚至有時候,我們自己都不了解,只能用“聽說”、“應該”之類的詞應對。對企業的了解一定是親自體驗,這樣的感受才能打動應聘者。道聽途說的消息,怎么讓人心動?
少部分面試官能準備把握應聘者的需求,但需求背后的動機是什么?很少有人考慮。喪失進一步挖掘的機會,招聘效率能不打折扣?
資深的面試官,會多角度深層次的挖掘應聘者需求。甚至通過適度恭維,拉近距離,營造氛圍,引發其憧憬;有時候又會壓迫式提問,不給應聘者絲毫準備機會。在面試過程中,高明的面試官會通過尋找更多的共同點,建立與應聘者更深層次的黏性。